代謝組學-脂類分子
脂質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大類極易溶解于有機溶劑,在化學成分及結構上非均一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及其天然發生的衍生物(如酯或胺),以及與其生物合成和功能相關的化合物。脂質主要分為八大類:脂肪酸類(fatty acids)、甘油脂類(glycerolipids)、甘油磷脂類(glycerophospholipids)、鞘脂類(sphingolipids)、固醇脂類(sterol lipids)、孕烯醇酮脂類(prenol lipids)、糖脂類(saccharolipids)、多聚乙烯類(polyketides)。
脂質組學(lipidomics)是對生物體、組織或細胞中的脂質以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鑒定,了解脂質的結構和功能,進而揭示脂質代謝與細胞、器官乃至機體的生理、病理過程之間的關系的一門學科。目前脂質組學已經被廣泛運用于藥物研發、分子生理學、分子病理學、功能基因組學、營養學以及環境與健康等重要領域。
技術優勢
定性定量準:采集客戶樣本物質二級圖譜與自建標準數據庫二級譜逐一智能匹配,物質鑒定準確性高;
檢測種類多:自主構建脂質代謝物的數據庫,包含34類,76361種脂類物質 ,181300張MS/MS二級質譜圖;
樣本前處理經驗豐富:可處理各種組織細胞樣本;
專業的數據分析:專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軟件,能對數據進行PCA、OPLS-DA、T-test、等分析。
技術參數
樣本要求
植物組織
|
動物及臨床組織標本
|
血清、血漿
|
微生物、細胞
|
200-500mg/sample
|
200mg/sample
|
200μl/sample
|
1 X107cells/sample
|
生物學重復
樣本數量:植物和微生物≥6,動物樣本n≥10,臨床樣本n≥30,所有重復樣本獨立分析。其他種類的樣品在收集之前請聯系公司銷售工程師。
檢測平臺
AB Triple TOF 6600(Agilent 1290 UHPLC-AB 6600 MS)
常規項目周期
實驗檢測:45個工作日(從收到客戶預付款并收到樣品之日起)
數據分析:10個工作日
應用方向
1. 組織細胞中脂質物質鑒定
2. 脂質功能及代謝調控研究
3. 脂質代謝途徑及網絡研究
4. 脂質生物標志物發掘
案例分析
脂質組學和轉錄組學研究棉蚜蟲脂質變化機理
棉蚜蟲 (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一種重要的農業害蟲,是我國棉花主要害蟲之一。它通過寄生吸食汁液,能夠在早期生長季節對棉花幼苗造成嚴重損害。據報道擬寄生物對蚜蟲的脂質合成有影響,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脂質變化如何影響棉蚜蟲生理過程。本研究首次基于RNA-Seq與脂質組學聯合分析方法,探討了擬寄生物對棉蚜蟲脂代謝及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寄生導致脂質代謝的顯著變化及甘油酯和甘油磷脂的組成變化。這些數據可作為研究寄生蟲-昆蟲相互作用的寶貴資源,并將進一步表征脂質合成途徑及其與三羧酸(TCA)循環和糖酵解的關系。
參考文獻
Gao X K, Zhang S, Luo J Y, et al. Lipidomics and RNA-Seq Study of Lipid Regulation in Aphis gossypii parasitized by Lysiphlebia japonica[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1364.